全体师生员工:
近期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频发,诈骗分子利用学生群体的社会经验不足、网络活跃度高等特点,不断翻新诈骗手段。为守护大家的财产安全,结合我校近期高发电信网络诈骗案例及分析,请务必提高警惕,牢记以下提醒:
案例一:盗号诈骗——“支付宝没钱了,微信和你换点钱”
某澳门新甫京娱乐娱城平台学生小安看到“好友小李”的微信朋友圈:“我在支付宝帐号上没有钱了,想把微信的钱转到支付宝上,又不想花手续费,有没有人愿意换点钱。支付宝转我850,我在微信上转你850!”对方还发来一条消息“有吗”。小安二话不说,直接支付宝转账850元,后发现微信直接被拉黑,才发现被骗。报警后联系上好友小李,说是微信号被盗。
诈骗手法分析:
1. 盗取社交账号(QQ、微信等),冒充好友身份;
2. 编造一定的场景,利用同学们的善心和友情;
3. 让同学们直接支付宝实时转账。
防范提示:
✅ 任何线上借钱请求,必须通过电话、视频或当面核实,可以设置一定的接头暗号确保真实性!
✅ 警惕“代付”“垫付”等话术,真朋友不会因“不转账”责怪你。
案例二:AI换脸视频诈骗——“你看,是我本人啊!”
研究生小张接到“好友”视频电话,画面中对方声音、相貌与好友完全一致,称“在外地出差,公司合同需紧急转账20万,但账户受限”,要求小张帮忙周转。小张信以为真转账,后发现好友账号被AI换脸技术伪造。
诈骗手法:
1. 通过社交平台盗取好友照片、视频,利用AI技术合成动态人脸;
2. 以“商业合作”“紧急周转”为由,诱导大额转账;
3. 强调“保密”,阻止受害者与他人核实。
防范提示:
✅ 即使看到“真人视频”,也要通过其他渠道(如原手机号)二次确认!
✅ 大额转账前务必联系共同好友或家属核实情况。
以下是针对高校师生群体的 “网购演唱会门票被诈骗” 典型案例及分析,帮助大家识别骗局,避免财产损失:
案例三:虚假票务网站诈骗——“官方渠道,限时抢购!”
大学生小林在搜索引擎看到某网站宣称“周杰伦演唱会门票5折抢购”,页面设计逼真,且有“剩余票数仅3张”倒计时。小林点击链接下单支付1200元后,网站显示“交易成功”,但次日发现订单消失、客服失联,网站已无法打开。
诈骗手法:
1. 搭建高仿票务网站,通过搜索引擎广告或社交平台引流;
2. 伪造“低价促销”“限时抢购”等噱头,诱导冲动消费;
3. 收款后关闭网站或拉黑用户,部分窃取用户银行卡信息。
防范提示:
✅ 认准官方票务平台(如大麦、猫眼、票星球等),勿轻信第三方低价渠道;
✅ 核查网站资质:工信部备案、官方客服电话、企业信用信息等;
✅ 警惕要求“私下转账”“扫码支付”等脱离平台监管的交易行为。
案例四:社交平台“转票”诈骗——“临时有事,原价转让!”
研究生小陈在微博看到有人发帖:“因行程冲突,原价转两张国足门票”,并附上“购票订单截图”。小陈私信后,对方以“平台手续费高”为由要求微信直接转账,收款后却发送虚假电子票(二维码无效),随后拉黑小陈。
诈骗手法:
1. 在微博、闲鱼、小红书等平台伪装成“个人转票”,发布伪造的购票凭证;
2. 利用“急转”“原价”“连座”等关键词吸引受害者;
3. 诱导脱离平台交易,收钱后发送假票或直接消失。
防范提示:
✅ 坚持正规平台交易(如闲鱼“验货担保”),拒绝微信/支付宝直接转账;
✅ 要求卖家提供带有票务平台水印的完整订单截图,并核实票号真伪;
✅ 交易前搜索对方账号,若被多人举报“诈骗”,立即终止交易。
案例五:假票入场诈骗——“现场取票,保真可验!”
演唱会当天,学生小刘在场馆外遇到“黄牛”称有“内部票”,支持现场验票后付款。小刘支付2000元拿到纸质票,扫码显示“有效”,但入场时被工作人员告知是复制票(真票二维码已被多人扫描),无法进入。
诈骗手法:
1. 伪造纸质票或复制真票二维码(多人购买同一张票的电子版);
2. 利用现场验票流程漏洞(如部分闸机仅扫码不核验身份);
3. 收钱后迅速逃离,受害者难以追责。
防范提示:
✅ 拒绝购买“黄牛票”,尤其警惕现场兜售的“内部票”“员工票”;
✅ 电子票需绑定观演人身份证,纸质票需核对防伪标识(镭射码、票纸质感等);
✅ 若必须线下交易,要求对方一同至场馆检票口验证后再付款。
案例六:“门票代拍”诈骗——“我有技术,必中名额!”
某澳门新甫京娱乐娱城平台学生小张因多次抢票失败,在贴吧找到“代拍”服务,对方承诺“使用专业软件抢票,手续费500元,失败全额退款”。小张支付后,对方以“系统卡单”“订单延迟”等理由拖延,最终失联。
诈骗手法:
1. 以“代抢”“代拍”名义收取高额手续费或定金;
2. 伪造抢票成功截图,骗取尾款;
3. 利用受害者急于购票心理,制造“稀缺性”焦虑。
防范提示:
✅ 票务平台严禁第三方代抢,所谓“技术代拍”多为骗局;
✅ 勿泄露个人票务账号密码,防止被恶意绑定或盗号;
✅ 若需代抢,选择正规旅行社或机构,签订书面协议并保留凭证。
安全防诈提醒:
1. 绝不轻信“单向联系”:所有借钱、转账请求需多途径交叉验证。
2. 保护隐私:不随意公开班级、学号、宿舍等个人信息。
3. 启用账号保护:社交账号绑定手机、开启双重验证,定期修改密码。
4. 买卖交易都在正规平台操作,不要脱离平台私下联系。
5. 官方渠道优先,90%门票诈骗源于非正规交易。
6. 钱票不同步=诈骗:凡要求“先付钱后给票”且无保障的,一律拒绝。
7. 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,开启反诈预警功能,还能一键举报。
8. 若遇可疑情况,请立即联系校园110电话:87557110。
安全保卫部
2025年4月8日